非小号动态

非小号appTelegram“背信弃义”配合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屠龙

新闻 2025-05-26 02:03

  2025年5月,加密通信平台Telegram掀起的针对非法金融活动的“净化风暴”,让两大跨境洗钱巨头汇旺担保(Huione Guarantee)与新币担保(Xinbi Guarantee)遭遇重创。这一行动在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维护金融安全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却同样有违背平台初衷和用户信任之嫌。

  作为东南亚最大的非法金融集团,汇旺早在2021年就被美国财政部列入洗钱黑名单,2025年5月1日美国财政部金融犯罪执法网络(FinCEN)正式认定汇旺集团为“首要洗钱风险机构”。

  汇旺集团近年构建加密货币生态体系,旗下实体累计接收加密资产超890亿美元,其中汇旺担保平台长期为东南亚洗钱、贩毒等犯罪活动提供帮助,累计处理超240亿美元资金,被称为“史上最大暗网市场”。尽管Telegram封禁了汇旺担保,但该集团迅速以“好旺担保”名义卷土重来,通过NFT资产和群组继续运营。然而这一策略在5月13日遭遇滑铁卢——Telegram的全面封禁直接切断了其核心交易渠道,迫使好旺担保宣布停止一切业务。

  相比汇旺,新币担保的崛起更具戏剧性。这个自称“美国科罗拉多州注册企业”的平台,实际上是朝鲜黑客、东南亚诈骗团伙的“洗钱中枢”。区块链分析公司Elliptic发现,该平台为东南亚诈骗团伙提供服务,部分商户甚至提供跟踪恐吓、及未成年易等非法服务,2024年第四季度单季交易量突破10亿美元,远超传统暗网市场。

  新币担保的运作模式极具隐蔽性:通过Telegram机器人接收USDT,再通过跨链兑换将资金分散至多个钱包。印度交易所WazirX被盗的数亿美元加密货币,正是通过这一渠道洗白。更令人震惊的是,部分资金流向了菲律宾华商绑架案的赎金套现链条,显示其已深度渗透跨境犯罪网络。

  Telegram的封禁行动标志着社交平台开始主动承担反犯罪责任。早在去年,2024年8月Telegram创始人帕维尔·杜罗夫在法国被捕后,Telegram于2024年9月宣布修改隐私政策,这一调整标志着平台从原本对用户隐私的高度保护转向在某些情况下配合执法机构。新版政策规定,除案件外,Telegram还将在涉及网络诈骗、销售非法商品等其他犯罪类型时,与执法部门共享用户数据。根据Telegram发布的透明度报告显示,2024年初至12月13日期间,Telegram满足了美国政府提出的900项执法请求,向其提供了2253名用户的电话号码和IP地址信息。这一数据相比政策调整前有了大幅增长,而在2024年9月政策调整之前,该平台仅满足了14项执法请求,涉及108名用户。(相关内容可以参看往期内容——

  自2025年2月以来,Telegram已关闭汇旺和新币关联的数千个频道,并与Elliptic等机构建立数据共享机制。然而,犯罪集团的应对策略同样迅速——好旺担保终止运营后,部分业务已转移至新成立的“土豆担保”频道,Telegram能否持续打击仍需观察。

  更严峻的问题在于,加密货币的匿名性为犯罪提供了天然屏障。尽管泰达公司冻结了汇旺2962万USDT资产,但例如汇旺集团旗下汇旺加密USDH等去中心化稳定币的发行,使得资金追踪更加困难,因USDH被设计为无法冻结,这意味着执法部门无法对涉嫌非法活动的相关资金进行拦截和冻结。所以单纯依赖平台封禁无法根治问题,必须建立跨国的加密货币交易监控体系。

  中美等国已采取针对性措施:美国财政部金融犯罪执法网络(FinCEN)拟禁止汇旺使用美国金融系统服务,并推动国际制裁;中国警方与柬埔寨等国的“海鸥行动”合作捣毁多个诈骗园区,冻结涉案资金12亿美元,抓捕7万余人,但主要抓获的仍是底层人员。这种“末端打击”难以撼动犯罪集团核心,正如菲律宾华商绑架案所示,赎金通过汇旺平台套现的过程中,涉及中、菲、柬三国金融体系,但至今未形成有效的联合执法机制。

  随着各项打击开展的深入,相关势力及犯罪分子势必会更加谨慎,进行更为隐秘的犯罪活动,未来的围剿与犯罪打击将会更加复杂和持久,亟需国际社会的深度合作与持续关注。

  此外,香港的监管实践也提供了新思路。其拟议的OTC牌照制度要求加密货币兑换店实施严格的KYC(了解你的客户)和交易监控,这将大幅压缩洗钱空间。同时,Bitrace等区块链分析公司开发的DeTrust平台,能实时追踪风险资金流向,为执法提供技术支持,这些都为全球治理非法金融活动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契机。

  Telegram自诞生以来,一直以打造私密安全且言行自由的社交平台为初衷,这也是其吸引众多用户的重要原因。用户选择Telegram,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相信在这里可以享受高度的隐私保护,自由地交流而不必担心个人信息被随意泄露。

  然而,此次为了打击非法金融活动,Telegram修改隐私政策,在特定情况下与执法机构共享用户数据,这一转变在用户眼中,无疑是对平台初衷的背离。Telegram完全违背了最初给予用户的承诺,有背信弃义之嫌。用户的信任是平台发展的基石,这种信任的动摇可能会对Telegram的用户基础和品牌形象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固然是必要的,但Telegram的封禁行为可能会导致过度监管,进而威胁到用户应有的且合法的自由和权益。在平台治理过程中,如何界定“非法活动”与“正常交流”的界限变得至关重要。如果界定不够清晰,可能会出现误判的情况,导致一些用户的正常使用受到影响。

  例如,一些用户可能会因为点击了看似可疑但实际上并无恶意的链接,或者参与了某些在法律边缘模糊的加密货币交易,而被平台误判为涉及非法活动,进而面临信息被共享、账号被封禁等后果。这不仅会给用户带来不便,还涉嫌侵犯用户的合法权益。

  单纯依赖Telegram平台的封禁行为来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加密货币的匿名性为犯罪提供了天然屏障,比如前文所述,尽管泰达公司冻结了汇旺2962万USDT资产,但像汇旺集团旗下汇旺加密USDH等去中心化稳定币的发行,使得资金追踪更加困难,因USDH被设计为无法冻结。

  而且,犯罪集团的应对策略十分迅速,好旺担保终止运营后,部分业务已转移至新成立的“土豆担保”频道,Telegram能否持续有效地打击这些犯罪活动仍需观察。这表明,仅仅依靠平台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建立跨国的加密货币交易监控体系,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协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非法金融活动问题。

  Telegram需要在坚守打造私密安全且言行自由的社交平台初衷与承担反金融犯罪责任之间找到平衡。一方面,要继续加强隐私保护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确保用户的合法隐私不受侵犯;另一方面,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合作机制,在与执法机构合作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时,严格遵循法律程序,保障用户个人数据和隐私不受侵犯的合法权益。

  例如,可以制定明确的用户数据共享标准和流程,只有在确有必要且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才向执法机构提供用户数据。同时,要加强对执法机构请求的审核和监督,防止用户数据被滥用。

  面对加密货币时代跨境犯罪治理的深层困境,国际合作与技术创新缺一不可。各国应加强沟通与协作,建立跨国的加密货币交易监控体系和联合执法机制,共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同时,要加大对区块链技术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利用技术手段提高资金追踪和犯罪打击的效率。

  例如,推广使用Bitrace等区块链分析公司开发的DeTrust平台,实时追踪风险资金流向,为执法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持。此外,还可以加强对去中心化稳定币等加密货币的监管和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监管方式和技术手段,以确保用户在平台正常浏览、社交等合法行为中个人数据和隐私不遭受泄露和侵犯。

  对于个人而言,社会和平台应加强对用户的教育,宣传“三不原则”:不参与任何非官方渠道的加密货币交易;不点击Telegram等平台的可疑链接;不向陌生人透露个人资产信息。同时,要建立完善的用户权益保障机制,及时处理用户的投诉和申诉,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对于企业而言,引入KYT(了解你的交易)工具实时监测资金风险,识别潜在的非法行为,是合规运营的必要条件。平台可以与企业合作,推广KYT工具的使用,共同营造安全、合规的金融环境。

  Telegram封禁汇旺、新币的行为,犹如一把双刃剑,既在加密货币监管和维护金融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又引发了用户对平台背信弃义、违背初衷的质疑。在技术革命的浪潮中,如何在打击犯罪与保护用户权益之间找到平衡,是Telegram乃至整个社交平台行业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

  未来的破局之道,在于构建“技术防御+法律协同+公众教育”的三维治理体系——通过链上数据分析实现精准打击,通过国际条约合作瓦解协同困境,通过风险意识普及筑牢社会防线。同时,要充分尊重和维护用户的信任与权益。只有这样,才能在守护数字时代金融正义的同时,确保社交平台始终坚守其服务用户的初心,实现可持续发展。

  郭志浩律师,中国致公党员,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全球总部合伙人、中国区董事、西北政法大学兼职教授、中南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现任盈科全球涉外刑事中心中国区主任、盈科全球校所合作委员会执行主任、盈科深圳第六届领导班子管委会委员、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刑民交叉中心副主任、数字经济法律事务部主任、股权高级合伙人等,同时兼任西北政法大学数字经济与国家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政法大学研究员、山西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深圳市法学会数字法学研究会理事、深圳链协法律专委会主任等。多次被评为盈科全国优秀律师、领军人才、十佳律师、卓越贡献律师等,2022年入选《对线年人物专访被收入于《奋进中国》。其执业以来,曾办理国内众多重大敏感类案件,并成功进行过数十起刑事案件的无罪辩护,发表了数篇专业学术论文(部分为核心期刊),出版国内首本区块链行业畅销的法律实务类专著《区块链法律实务》和反洗钱领域专著《反洗钱专项法律实务》(均出版于中国法律出版社),其经典案例也被编入《辩策》《盈论》《案说合规》《影响力聚焦》等著作。多次受邀新华社、路透社、民主与法治等国家级期刊的采访,中国经营报、中国产经新闻、CCTV华夏之声、法制日报、新京报、深圳特区报、广州日报、浙江日报、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报、财经杂志、时代财经、界面新闻、第一财经、天目新闻、凤凰新闻、华尔街见闻等多家官方媒体均有相关报道。

上一篇:加密货币走低以太坊日内跌5%

下一篇:USDC发行商冲刺IPO!新秀接连崛起监管风险暗藏稳

猜你喜欢